当前位置:首页 > 工作动态 > “家门口”的普惠养老
文/本报记者 王琪鹏 摄/实习记者 金瑶
6月20日上午,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开幕。在养老产业精准会客厅展区,中外嘉宾品尝适老化食品。
在养老服务中心的父母食堂,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用餐。
论坛现场,银行推出的公益养老、便民零钱包等服务受到关注。
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小院古朴雅致。
“一键呼”居家安全响应机制及服务体系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一键通达、养老服务一键联动、政策信息一键送达,让老年人从中受益。
西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里,老人们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跟随音乐起舞,体验老年心理疗愈课程。
82岁的李天安老人在适老化轮椅体验区试乘智能代步车。
6月20日,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开幕。在会场外的养老服务展区,各种贴心专业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充满科技感的养老辅具,让82岁的李天安老人赞叹不已。
“这个真不错!”在体验了电动轮椅、智能床垫等辅具后,一个手套模样的仪器吸引了老人的注意。这是一台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,可以活动老人的手指关节、腕关节,用于老年人的术后康复。可别小看这台小小的仪器,它可以通过康复锻炼,逐渐恢复关节功能,从而改善老年人的术后生活质量。
展区里,还展示了机构养老、居家社区养老、旅居养老等多种养老场景。看到这儿,老人不禁笑逐颜开。原来,老人参加了北京康养集团的秦皇岛旅居首发体验团,前几天刚刚回到北京。在秦皇岛的7天6晚,老人住在北戴河的疗养院里,早上打太极,晚上拔罐针灸,外出有医生陪同,过得十分惬意。“我是体验团里岁数最大的。”老人笑着说,回到北京后,他就跟身边的老伙计们一个劲儿地宣传,让他们也去享受享受。
家住西城区的马泽水和张长兰老两口儿最近也是幸福感满满。前不久,老两口儿对家里的卫生间进行了适老化改造,拆除了10厘米的防水台,将蹲便改成了坐便,从此再也不用为如厕发愁。“老年人腿脚不好,不能久蹲,适老化改造解决了大问题。”
马泽水今年79岁,张长兰73岁,老两口儿此前从来没听说过“适老化改造”。从电视上看到这个词时,老人还以为是在马路上铺设坡道。到社区提出申请后,没过多久,负责改造的工人就上门了。让老两口儿颇感幸福的是,卫生间不但很快就改造好了,他们还享受了西城区的适老化改造补贴,减轻了经济负担。“适老化改造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大好事,要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。”
截至2023年底,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.8万,占常住人口的22.6%,比2022年底增加29.7万人。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,全市老年人口还将持续增长。
为给老年人提供“家门口”的普惠养老服务,今年,北京将布局建设100个街道(乡镇)区域养老服务中心。本次论坛上,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主旨报告中提到,北京将聚焦老龄化程度高、高龄和失能失智“老老人”密集区域,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,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,实现“老老人”在哪里,设施就供给到哪里,服务就跟进到哪里。
位于西城区南横西街的白纸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,已经成为周边老年人的“热门打卡地”。每到饭点,老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享用老年餐,一座难求。作为一家新挂牌的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,这里总建筑面积3058平方米,集社区餐厅、老年学堂、便民服务、健康管理、中医诊室、心理咨询室、调度中心、适老化展示、托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,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、普惠型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。
目前,北京正在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,这一平台将全面汇集老年人特别是“老老人”线上线下服务需求,精准匹配服务商,让“数据多跑路、老人少跑腿”,确保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到及时响应。
据了解,北京将在兜好底线的基础上,以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,推动多层次、多元化、普惠型、专业化养老服务走近老年人家门口、走进老年人家中,增强老年人特别是“老老人”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实现“养老不离家、养老不离街、养老不离亲”,有效化解社会养老焦虑,推动养老向“享老”转变。